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 儒商文化正文

儒家管理思想的内核

www.chinarushang.cn  中国儒商  作者: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广为流传在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亚洲国家.近三十年来,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相继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社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企业管理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他们都没有否定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方文化走实行全盘西化的道路,而恰恰是吸收了东西方文化中有益的东西,并结合本国的实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用儒家的观点塑造现代企业文化,形成了与西方管理文化截然不同的特色.一些国家和地区把它称为"新儒学派".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内核是什么?我们认为,归纳起来包括以下方面:

 (1)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强调管理活动要"以民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提倡"德治""仁政".孔子在《论语·微子》中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意思是说,我既然不能同飞禽走兽合群共处,那我不同世人在一起,又与谁在一起呢
 这一观点反映了孔子人兽严格区别,人与人同类的自觉意识.在民本思想的指导下,孔子竭力主张"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使天下民归心".孔子在《为政》中强调"为政以德,譬似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处为政即指管理,其意思是说如果领导者以德治路线进行管理,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定居在天的中枢,而其它星球就会围绕着它转动.孔子将在德治路线下,管理者和民众的关系比喻成北极星和众星的关系,可以说极为准确生动,清晰地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与孔子出在同一时代的政治家管仲,孔子的后人荀况对民本思想的内核也有许多十分精辟的论述,在《管子·霸言》中,管仲指出"以人为本,本理则固,本乱则国危",这里的""是指基础和核心.在《荀子·王判》中,荀况则更清楚地表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固最为天下贵也."这就是说人有形态,有生命,有知觉,更有礼义道德,因此他与水火,草木,禽兽有根本的不同.荀子的人贵论和管仲的治国安邦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核心部分,与孔子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人本主义.人本主义者主张"个体本位",主张社会生活中个体利益的满足."民本"的实质是主张"群体本位",重视团体利益.这种观点正是当代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
 (2)中庸.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管理思想的基础,中庸的本意是讲对事不偏不倚,折中和调和.孔子在《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作为实现道德的法则,是最正确的了,但是人们缺乏它已经很久了!过去一些人在评价孔子时,把中庸理解为保守,妥协,守旧的代名词,其实中庸思想体现了孔子认识事物的三分法:"","""不及".孔子主张要把握住"""不及"两个极端,而用中庸去引导人们.中庸思想启发大家去认识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个""的问题,例如用财有度,用人有度,赏罚有度,批评有度,处理人际关系有度等等.这一观念应说对管理活动是颇有启发和现实意义的.
 (3)人和.
 孔子和儒家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孔子所说的和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协调与和睦,而不是无原则的苟同与同流合污.人和在现代管理中,可以理解为企业成员之间通过彼此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心协力,完成组织目标.从广义的观点看,还包括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平衡.总之,"和为贵"的观念仍有其重要的价值.不过在强调人和的同时,应认识到"人和""竞争"是人际关系的两极,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形态,是矛盾对立的统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都是不可缺少的,正确的作法是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实现"和争互补","和争相济".
 (4)义利观.
 孔子所强调的""是指礼仪道德,""是指利益(即功利).孔子在《里仁》一文中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君子可以理解为管理者,他们的价值取向应是先义后利,先人后己,而对被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应是先利,亦所谓"先富之,后教之".从现代的观点看,""""也是矛盾的统一体,彼此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企业经营和激励中的义利观也是辩证的统一.对人的管理既要重视物质利益,又要重视精神因素.尤其是领导层,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的提法实质上是对西方国家早期的功利主义的批判和否定.
 (5)教育观.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十分强调"为政在人",管理者要十分注意选才和育才.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即学习要达到一定的"",才能成为人才,才有可能为事业做出贡献.为了培养人才,孔子主张"有教勿类","诲人不倦".在教育方法上,孔子倡导"因材施教".这些著名的论述,至今对教育管理工作者仍不失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