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 儒商文化正文

李叔同:“十分像人,十分少有”

www.chinarushang.cn  中国儒商  作者:喻军

作者:喻军   有一段时间,极喜爱李叔同的书法,特别是他出家中后期的经偈书法,脱尽一般书法创作的笔墨程式、点画要求,达到神通玄妙、物我皆忘的平淡之境。东坡居士云:“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这份“平淡”,宛如清风朗月、一泓止水,它冲淡渊穆,烟火全消。不是个人素养和禅定功夫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断难企及。   以后又细读了好几种版本的李叔同传记,包括他个人的诗文尺牍、艺术论述等等,常常掩卷慨叹,或坐在那里一阵发呆。李叔同此人,在近代文艺史和佛教史上,是一种难以忽略的存在,而且这种存在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十分有力地构成了对世间心灵层面的冲击。但我却迟迟没有动笔写一点感想文字。虽然他多才多艺,在话剧、现代美术、音乐、篆刻诸领域都属近代中国文艺的开山人物;且出家以后,他作为弘一法师刻苦修行,终成佛教南山律的第十一代世祖,值得写的地方当然有很多,但正因为此,切入点便不易找到。   直到最近,我特地去了一次李叔同当年出家的杭州虎跑寺,拜谒了他的舍利塔和纪念馆,回沪以后又生了一场病,几日得以躺在床上,什么都不能做,却有利于思绪的展开,渐渐地,我似乎有了下笔的冲动,明了了我所要写的并非其他,而恰恰是李叔同这个人本身。   丰子恺说:“像弘一法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来,十分少有”   李叔同的弟子、也是我十分钦佩的已故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以对李叔同的深刻了解,和情同父子般的深厚交往,曾这样评价他的恩师:“他是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丰子恺还说,“凡做人,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这世间已很伟大,七分像人、六分像人的,也已值得赞誉;就是五分像人的,在最近的社会里也已经是难得的‘上流人’了。像弘一法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来,十分少有。”   李叔同出家前,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美术和音乐老师。且看当时的几位学生日后是如何评价他的:“弘一师的诲人,不说话,主行‘不言之教’,凡受过他的教诲的人,大概都可以感到。虽然平时十分顽皮的,一见了他,或一入了他的教室,便自然而然地严肃恭敬起来,但他对学生并不严厉,却是非常和蔼可亲,这真可以说是人格的感化了。”“在我们老师中,李叔同先生最不会使我们忘记。他从来没有怒容,总是轻轻地像母亲一般吩咐我们。”他的同事夏丏尊也曾说到:“他的力量,全由诚敬中发出,我们只好佩服他,不能学他。”夏丏尊认为,李叔同的诚敬,实与他“儒家式的修养”密不可分。   再举一例:李叔同的另一位学生、后来成为著名音乐教育家的刘质平,从浙一师毕业后留学日本,后来留学经费出了问题,急得差点在日本自杀。此事被李叔同知道后,不惜违反他一贯的做人原则,找各种关系求助但均告无果,李叔同随即作出一个决定:从自己的薪水中每月抽出一部分资助刘质平。当时李叔同的薪水是105元,还要照顾天津、上海两地的家人,于是他将之分成了四份:上海家庭40元、天津家人25元、自己和刘质平各20元。为让刘质平安心学习,他还特意写了封信给他,申明三点:一、这是基于师生情谊的馈赠,并非借贷,将来不必还;二、不得将赠款之事告诉第三者,对自己家人万不可提及;三、资助期限至刘质平毕业为止。令人感动的是,李叔同原本已经拟定了出家的日期,但为了刘质平的学费,只得推迟,继续在“浙一师”执教,以确保刘质平渡过最后的难关。这是一名行将遁入空门的师者,对已经毕业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一份深厚的世俗情。   请原谅我不得不引用这些文字和史实,因为李叔同的“十分像人”,唯有亲历者方能有切身的感受,而我们所能从心底里发出的,唯有深深的羡慕和遗憾。羡慕的是,他们曾如此有幸地生活在李叔同的身边,感受他润物细无声的精神人格和不言之教;遗憾的是我们失去了太多可供温存的传统价值,人们在精神的损耗和外部世界的追逐中,无暇顾及“还有几分像人”的本心追问,因为直达本心的通路几近被物欲和私欲遮蔽。故而李叔同式的明心见性,更有如月光般澄澈明净,令人难以忘怀。   不为贪慕虚名者援笔,却对普通有缘人礼敬   李叔同的节操修养,在他出家后自然化成了修行的助力,尤其体现在他的持戒甚严上。他已然从当初的富家子弟、青年俊才,变成了一名真正的苦行僧。也许我们还得举几个例子来加以佐证。   他的昔日同事、终身好友夏丏尊,曾邀请弘一法师去家乡上虞做客,并安排他在自己执教的春晖中学一间宿舍里住下。当弘一法师打开铺盖卷,用一条破席子铺在床上,摊开旧被褥,再把几件僧衣折叠起来当枕头,然后取出一条又黑又破的毛巾去湖边擦脸,夏丏尊忍不住了,提出为弘一法师换一条新毛巾。弘一法师却说:“哪里,还受用着哩,不必换。”第二天近午时,夏丏尊着人送来一碗米饭和两碗蔬菜,见弘一法师吃得津津有味,甘之如饴,仿佛正享受着什么美食大餐似的,使夏丏尊几乎流下惭愧的泪水。他百感交集,眼见得在弘一法师那里,世间无一样不美好,无一样不受用,而身为红尘中人,却时常心烦意乱,百般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