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 国学前沿正文

中国经济再平衡的两大出路

www.chinarushang.cn  中国儒商  作者: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正值全球金融危机之时,其增长方式面临着重要的转变。在2007年之前的六年里,中国GDP以平均11%的速度增长,其中投资占41.5%。全球危机以来的六年,其贸易顺差急剧下跌,占GDP总额的2%-3%。但这需求的短缺几乎完全被投资的增长所填补。

  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令人瞩目的,但这一增长模式也反映了三个问题。第一,技术进步的速度放慢;第二,资本的边际产值下降;第三,消费很低,尤其是家庭消费,仅占GDP的三分之一。面对这样增长动态的改变,中国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应对。

  外部方面,由于国内产能过剩,中国发起新的倡议,如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等。这些倡议受到中国亚洲邻国的热烈欢迎。这将有利于亚洲一体化。但是,这些倡议对中国需求的总贡献较小,并不具有宏观经济上的意义。

  中国国内对产能过剩的应对措施是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如果胜利,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这些改革包括控制浪费投资,增进创新和生产力的增长,提升消费等。

  国内改革是解决中国过剩问题一个更有前途的路径,也是再平衡对投资过度依赖的经济的一个有效方法。对平衡中国经济卓有成效的改革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户籍体制改革

  户籍制度的改革将从几个方面作用于再平衡。从低产能活动到高产能活动的劳动力再分配、放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都将促进更高生产力的增长,另外还要高农民工资,加强政府服务支出。

  第二,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

  地方政府反对户籍改革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担心缺乏足够的财政资源为外来务工家庭提供社会服务。总体上中国拥有充足的财政资源,但在中央政府聚集大部分收入而地方政府却要承担大部分的支出责任之间存在着矛盾。

  以支持再平衡为目的的财政改革总体规划已经出台。首先,加强地方政府收入;第二,征收国有企业的更多分红;第三,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以资助其基础设施项目,而不是依赖短期的银行贷款;最后也是最难的方面是改变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使之与再平衡相适应。这也是一个关键的制度改革。

  第三,金融自由化

  金融系统改革是第三个方面。第一,引进存款保险。今年正式引进存款保险的声明是促进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部门相分离的另一个重要举措。第二,完成利率自由化;第三,实行债券和股票市场的自由化;第四,增加汇率的弹性,减少对汇率的干预,使其更多地由市场决定;最后,开放资本账户。

  第四,开放中国服务业,引进竞争机制。

  改革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开放中国服务业以迎接来自私营企业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从投资转向消费的再平衡在生产方面意味着,产业增长将比过去速度更慢,而服务业得到扩张。

  结论

  再平衡在不久的将来将使经济增长更加放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再平衡有可能会为中国带来更快的增长速度,因为它将缓解旧的增长模式下收益递减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再平衡后的中国增长构成将会有所不同,它将由更少的投资、更多的生产力增长和更多的消费构成。

  中国的再平衡为其它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中国成功的再平衡也能够为发展中国家世界提供一个发展的范例。

  原文链接:

  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papers/2015/07/china-regional-global-power-dol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