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 艺术名家正文

渊深静穆——赵朴初的书法艺术与人生

www.chinarushang.cn  中国儒商  作者:蒋频

赵朴初从小就聪颖温和,且富有同情心。年少就读私塾时,常以作文表述清晰、文辞优美而受到教规严格的蔡少珊先生的夸奖。赵朴初成年后潜心钻研佛学,并最终成为爱国宗教领袖,这与其母亲的影响也是密不可分的。赵母笃信佛教,常带赵朴初一起去廨院寺烧香。廨院寺的先觉住持特别喜欢赵朴初,经常夸奖他年少聪明,将来必成大器。一次,先觉住持有意要考考赵朴初,以庙中火神殿为题,出上联:“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间灾祸”,赵朴初稍作思考,答:“观音阁观音大佛保佑黎民平安”。先觉住持听了大为赞赏,此后同意将寺中收藏的经书借给赵朴初阅读。 赵朴初的母亲陈仲瑄的表姐关静之住在上海,其弟关絅之是民国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1920年,13岁的赵朴初离开安徽老家,来到繁华的都市上海,他受到了表姨关静之和表舅关絅之的欢迎。关家姐弟请家庭教师辅导了赵朴初一段时间,重点补习英语。在他熟悉环境后,即让他插班入读苏州东吴大学附中。东吴大学规模不大,却培养了一批知名的学者:费孝通、李政道、杨绛等都曾在此校求学。赵朴初在附中的同学中有梅达君、孙起孟、张梦白等安徽老乡。除读书之外,他们也时常一起散步或打篮球。附中的国文教师薛灌英是前清贡生,对赵朴初的评价是“能写一手好字,作文也写得精彩”。在上学期间,每逢周末,赵朴初喜欢去新乐府听仙霓社的昆曲演出。昆曲中的许多曲牌,赵朴初熟悉到都能吟唱,这对他后来爱写词曲影响很大。 1926年秋,赵朴初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吴大学。他被选为班长,除附中的同学外,又结识了许嘉祥、蔡文达、曹浩生、王守方、陆鸿谟等,好多位都与赵朴初成为了终身好友。如若赵朴初在东吴大学读到毕业,他可能与那个时代的精英们相似,不是去欧美留学,以实现科技救国或教育救国之梦;或者进入国民政府任职,或者创办实业……因一点外力的干扰,人生的轨迹又一次改变方向,然后成就了世人熟知的赵朴初。第二年开学伊始,同学们注意到赵朴初没来。赵朴初得了肺结核,经常吐血。在那个年代,即便如上海具备比较好的医疗条件,肺结核病也被视为重症。 赵朴初康复后没再进入东吴大学就读。关絅之看他设法寻找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又想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于是让他去自己创办的佛教慈善机构净业社帮忙。在此期间,南传、汉传、藏传三大系佛教的大德高僧陆续经过上海,从交往中赵朴初认识到佛教有很深的学问,是值得他研究的。某天他起草一份文件送给关絅之审查。表舅严肃地说:“你的国文不错,毛笔字也写的很好,但佛教有佛教的门径,你要多看些佛书,才能做好净业社里的各项事情。”赵朴初理解这一番话的微言大义,他开始孜孜不倦地研读佛经。年轻的赵朴初在这样一个颇具佛教的氛围里,不知不觉也走上了慈善为本、普度众生的道路。 1935年秋天,圆瑛法师在上海兴办圆明讲堂。经他指点,赵朴初皈依佛门,成了在家居士。在圆明讲堂,赵朴初研读了卷帙浩瀚的佛经。在经卷和高僧的影响下,赵朴初将自己在私塾和东吴大学所学的知识都融会贯通到佛学之中。 赵朴初是宗教爱国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尊敬和爱戴。他佛学造诣极深,《佛教常识答问》等著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传广泛。赵朴初做的另一件大事便是指导并推动了《乾隆版大藏经》的再版。 除了研究佛学,赵朴初坚持了一辈子的,那就是书法。 在中国书法史上虽然出现了高僧和名居士书法大家,但在佛教界居于领袖地位唯独赵朴初。他的诗词和佛教文化知识,提升了他的书法艺术境界。他既是书法家,也是佛学家、诗人,他忠实地把佛学精粹融化到自己的书法艺术中。 赵朴初在书法艺术上由传统走向创新。其一,家学渊源,受到直接熏陶、教育,特别在诗词、书法方面由启蒙到成才,这对他后来的发展和成功影响至深。其二,作为一代佛教领袖,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的禅理与书法理论的结合,对他的影响是全方位,也是多层次的。赵朴初曾告诫书法界朋友,他是把“书法当成一门学问,一种科学”来看待的。赵朴初行书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用笔上无论起笔、收笔,都做到了认真严谨,起笔藏锋,行笔中锋,笔有力度。每件作品,从开笔到收笔都进入佛教禅理之境界,平和之气韵,布局气度大方自然,风格通篇一致。 赵朴初的行草书法与其他书家有很多不同点,尤其是晚年书法作品,具有浓重的禅理。他的书法立轴或横幅,通篇观之如金石铺地、字距、行距、布局疏朗别致,字字独立,上下呼应,意连笔不连,气贯通篇。启功先生在《赵朴初诗词手迹选》后记中写道:“朴翁擅八法,于古人好李泰和苏子瞻书,每日临池,未曾或辍……”赵朴初的书风与苏轼的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赵朴初少年时习二王及唐楷,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古今这两居士所追求的书法艺术境界十分相近。苏东坡在《次韵子由论书》中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赵朴初在论书诗中写道:“门前流水尚能西,东坡所羡差堪及”。如此的闲适心境与苏东坡“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审美取向可谓异曲同工。 以赵朴初的大智慧,对于传统书法的研究博采众长,取精用宏。赵朴初在纪念弘一大师圆寂50周年时说:“弘一书法是大师自己的造化,那是大师熔铸各家以后心血书就的精神瑰宝。有人一定要找出弘一书法的师祖,就像在书史长河中寻觅相同的石头,何苦呢?”这也算作是旁人将赵朴初书体类比于苏轼书体的自我旁白。 赵朴初的书法大致有两种面貌:一为题写匾额的榜书,一为纸绢上所作之行草书。其榜书于端凝庄严处浸透着深韵,气象渊深静穆,用笔稳健舒展,字体右肩略耸,呈现振奋之势。而于纸绢上所作行草书,无论巨幅寸笺,皆自可观,看似平常流丽,实则包容广大。细细审视,其书皆八法悉备,点画起讫分明,映带生姿,神完气足,骨肉停匀,筋脉相连,舒展大方,无丝毫侧媚之态。赵朴初用笔恪守中锋,外宕而内实,极耐品味,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指此不谬。其章法疏宕流畅,收放自如,极富书卷气,散淡天真处可追晋人,整饬谨严处类唐人,纵意恣肆处直逼宋人堂奥,而又纯乎自运,若强归于某家某派,终有臆测之嫌。赵朴初的书法气象端严,神态温婉,一如其人。静心品味其妙处,真能牵人心魄,启人遐想之思、振奋之心。 1977年,北京书学研究会成立,赵朴初被推选为会长。1981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赵朴初又当选为书协副主席。1983年,赵朴初当选为西泠印社名誉社长。至1993年,在西泠印社成立90周年庆典大会上,赵朴初被选举为第五任社长。因公务繁忙不能前来,赵朴初特赋诗一首: 长我三岁西泠社,我未及见诸长者。 每到孤山意怆然,不思缶翁思秋白。 秋白不为浙皖拘,心观无常行菩萨。 迈古腾今思不群,游刃恢恢念天下。 应知印人有异才,当因其小观其大。 风流儒雅有传人,九十年来印学兴。 毕竟丁吴功伟在,护持文艺重西泠。 赵朴初以博大的胸襟,提出篆刻应有的时代内涵和创作方向,对印学的发展表明了其重视的态度。1996年,赵朴初得知因故停刊的《西泠艺丛》即将复刊,欣然应允担任顾问,修书致贺,并寄来5000元,为其复刊尽一己之力。1997年,西泠印社筹建印学博物馆时,他亲自上书力荐,待其落成之后,并题写了馆名。开馆之日,赵朴初专门发来贺电,语重心长地指出,印学博物馆的建成对弘扬我国悠久深厚传统文化、促进我国金石篆刻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8年秋,西泠印社成立95周年之际,再次当选为社长的赵朴初因病不能前来,特撰长联与同人共贺: 百千万里风举云腾石鼓堪歌喜凭印学心相印; 九十五年灯传踵接斯文未坠结集孤山德不孤。 赵朴初生前立下遗嘱,其遗体凡可移作救治伤病者,请医师尽量取用。他在遗嘱云: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的灵塔坐落于杭州北高峰北麓法华寺内。 ( 责任编辑 王小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