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 艺术名家正文

李洪福:翰墨人生等闲过 富贵牡丹自风流

www.chinarushang.cn  中国儒商  作者:刘艳辉

  418015750003758977.jpg

山东滕州官桥镇北辛村的北辛遗址震惊世界,是较早具有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再兼滕州乃我国古代墨子文化的起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北辛村自然风光秀美,远山含翠、近水深幽、屋舍俨然、民风纯朴。福人居福地,近年来驰名海外的草根画家李洪福先生就长年默然居住于此,而他的许多惊艳的牡丹系列画作也是在此地进行创作并逐渐走向海外的。      朋友们向我隆重介绍李洪福先生和他的牡丹系列作品时,用了极其夸赞的语句:“李洪福先生的牡丹,那可是天下一绝!别的画家所画牡丹能看得到艳丽和富贵,而他画的牡丹,能以假乱真,似乎能闻到香味。”我一时很讷罕友人所称见画闻香的牡丹的真面目,更是好奇创作者的风采,期待能有缘一见。

112388612287148087.jpg      

      李洪福先生长年居住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的山水之乡,平日远离闹市,潜心创作,甚少出门,此次应京城众友多次相邀才来京一聚,我也有幸得缘相见。      北京的冬天,风冷且硬,瑞雪飞扬中,清瘦高俊的李洪福先生与众友同聚小酌,我应邀出席。虽属初次相见,却因期间多有交流,便算是熟人,再加他言语爽朗风趣,笑容和熙真诚,很能感染大家,一桌新朋老友毫无拘束之感,只是凭直觉他似有一些焦虑。他偶有几次抱怨来北京几天虽有一些开心和感动,但还是觉得很误事,虽才两天,已感度日如年,恨不得立即能回到家乡,只有在乡间,率性从容、提笔作画才觉得心安,如今突兀地身处繁华京都,远离山乡数千里,让他觉得四顾茫然,不知所措,乡间自由自在的书画创作生活才让他心安和有所寄托,他对于创作的挚爱让人肃然起敬。      推杯换盏中,酒牵离肠,在座滕州好友便不由自主跟着他思乡的念头进而谈起了他们的家乡——千里之外的官桥镇北辛村,大家立时就眉飞色舞起来,说是北辛村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不仅是墨子文化的发源地,还有已加考证过的北辛遗址,更能称得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比起北京周口店的历史似乎还要久远。见大家提及家乡,李洪福先生有了笑意,他举杯痛饮,似乎有一种与众友相比独享家乡秀美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他说他们的山村很美,是一片至今没有沾染半丝俗世的原始村落,石子河如玉带缠绕龙山,山水相依几千年,他如今就独自住在老家的农家小院里,有菜园、有田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再加书画为乐的乡居生活很是惬意,父母年高被他安排居在城里,妻子大部分时间在海外展售作品。就他一人独居小院,纵享田园风光,那生活实在是恬然平淡。只要一到城里,就浑身不自在。      “我想赶紧办完所有的事,我要回滕州,北京也好、滕州也好,都太挤,太难受,让我很不舒服。我生就是土生土长的乡间人,只能在乡间才自在!能作画就很满足”。他言语直白而坦率,没有一般书画大师的那种内敛含蓄,笑容俊朗,平常像邻家兄长一样。这样的性格很能让人投缘,他的坦率、诚实、无拘无束让众人艳羡。      与众友同欣赏李洪福先生的作品,他创作体裁大抵以“花中之王”牡丹为主,或以挺拔的翠竹、憨俊的小鸟、跳跃的红鲤、亮丽的孔雀等元素入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泼有趣和富贵吉祥统一协调于作品中,观之令人舒畅喜气。他的作品用墨厚重淋漓,墨汁浓厚得几乎要透纸而出,颜色亮丽奢华大气,所画牡丹雍容浓艳光华四射,用笔泼墨大气非凡,色彩浓艳而尽展国色天香之美。果真如友人所说,形似、神似、韵似兼具,果有以假乱真之迷惑,似有香气扑鼻而来,不同于一般画家笔下牡丹的清雅淡丽,他的画作更显逼真和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色彩震撼感。牡丹、翠竹、锦鲤、飞鸟、水等元素,匠心独具和谐统一于他的作品中,浓烈地诠释富贵、吉祥、喜庆的民间传统艺术,让人观之而顿添欢乐喜庆之感。     

282166870773274457.jpg

 从容磨砺几十载 翰墨寄情执于斯     

 问及他这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他笑说无它,只是太过痴迷绘画,从最初执笔开始,一直坚持到如今,从没有半丝懈怠,这是缘于内心的喜爱,他乐在其中,不能自拔。几十年来,绘画创作是他生活的全部,基于本性而为之,也从来没有刻意去成为艺术家之类,早期作品多被友人索取,只有近些年部分作品蒙夫人喜爱,经常在海外出售,挺受大家欢迎。他则不管其它,无论春夏秋冬,就甘居乡村,不求名利,只一心创作,朋友便戏称他为草根画家。草根意味接地气,他觉得用此来形容他和他的作品,极为妥贴。      他说幼时家在山村,条件清苦,却难压制他自幼就酷爱绘画的天分。那个时候,他对于大自然的明丽风景最为欣赏和敏感,沉迷陶醉于大自然的万紫千红,凭着兴趣一一将它们描绘下来,山美水美花美鸟美均在笔下呈现,让他很是欢喜。后来又开始临摩当年流行的小人书上的人物景致,他说那个年代流行的小人书是他最早接触的绘画模板,他为了能够练习绘画,四处借寻或购买小人书,父母见他画得惟妙惟肖,意识到他对绘画极有天份,便着意买了纸笔,让他好好练习。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他更是一头扎进绘画之中,找出所有的时间去画、去练、去临摹和研习。学生时代一直痴迷不己,父亲更是十分支持,专门带他拜当时华东六省的书画名家——郑洪平先生为师,见他颇具天份,郑洪平老师便倾尽心血悉心指导,他如鱼得水,画技日益精进。      后来参军入伍到部队,因在绘画上有特长,部队保送他到莱阳市美术学校进行系统的绘画学习和深造,为他一生的绘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部队退役之后他转业到了滕州市工行工作,他的绘画才能再次让领导看重,被指定负责单位的工美宣传等工作。在工行系统工作十多年,他一直勤练不辍,一手好画让他得心应手,在山东省工行系统绘画多次获奖,在滕州渐有名气。那时作品以国画入手,涉及大自然的诸多方面,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灵山秀水都成为他创作的体裁,至于后来擅长画牡丹并形成他独有的牡丹作品浓丽鲜亮的特色,这其中的缘故,是与他夫人程健欣有着紧密的关系。      他说几十年来他的绘画生涯中,他根本没有太在意成就、功名和价值之类,甚至没有意识到绘画能给他和他的生活带来改变,只是凭着本性和热情,用心去捕捉、感受大自然的美并以此来创作他的作品。      十多年按部就班的工作,使崇尚自由的他有了拘束,源于他骨子里对绘画创作的万分挚爱,使他急于摆脱中规中矩的上班生活,下决心去过自己理想的书画生活。他和妻子商量说要辞职,想一心绘画,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与他同在一个单位上班的妻子不仅全力支持他的决定,还愿意为了他的创作生活而一并辞职,夫妇二人双双辞职,在当时的滕州轰动一时。      他说他绘画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是夫妻二人同时辞职后,为了孩子上学,夫人程健欣去新加坡陪读,发现了新加坡友人很是看重和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热衷收藏中国的书画作品。她便蒙生了在海外代售中国名人书画的想法。第一次随身带了一幅他的作品《鹌享富贵》和国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去新加坡。蒙新加坡友人赏识,对他的作品大加称赞,欣然出资收藏。他说他记得很清楚,《鹌享富贵》那幅作品中有6只小鹌鹑,在牡丹花丛下呢喃细语怡然自乐。海外的收藏家对此作品很是喜爱,说他画的牡丹比真牡丹颜色还鲜亮,小鸟憨态可掬让人怜爱,整幅作品给人以富贵和谐的赏心悦目之感。这幅作品当时得到了2000新加坡币,相当于当时的1万元人民币。他说那时夫妇上班好多年在工行系统每月工资仅1000余元,这1万块钱就相当于他工作一年的收入,这让他非常兴奋,艺术得到肯定并有回报,也让夫妻欣喜不已。“我从来没有想到,只是凭兴趣画的作品还能够带来经济收入!这虽是意外之喜,我却看作是对我的肯定。从此就开始更认真地审视我的作品,布局、颜色、寓意我都要细细揣摩,力争让作品更好更有艺术价值。”      艺术得到肯定,多年的勤奋创作终有回报,也能缓解夫妻双双辞职给家庭生活带来的经济困境,这让夫妻看到了希望,也让李洪福先生兴奋不已。从那以后,他把创作上升到艺术的层次来审视自己的作品。他说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夫妇俩就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明确分工,李洪福先生崇尚自由,就居住在乡间老屋,潜心创作。每有佳作完成,夫人陈健欣便带往海外展售。她还虚心请海外收藏家对李先生书画作品进行点评,并把海外书画爱好者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反馈给他,他在进行新的创作时,仔细揣摩,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更有感染力。      这种珠联璧合式的夫妻合作模式,从2000年一直延续到今日,使他的作品在新加坡、香港、日本、澳洲等备受收藏家的推崇!     

210411118294524628.jpg

画品如人品 堪称花中为首冠      

此次来京,也有书画院朋友的诚挚邀约,因李洪福先生的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京城有几个书画院邀他加入。他说感激之余,觉得稍有压力,虽几十年执着挥笔泼墨,一日不能辍笔,除了夫人带到海外书画爱好者收藏部分作品外,大抵送人,并无所存。“我的生活就是绘画,只要有人喜欢,我就很高兴,朋友索要,尽量满足。只是我的画法和别人不一样,我是凭我自己的感悟来画的,一幅作品通常得好多天才能完美地创作出来。尤其是牡丹,在色彩上我认为,牡丹是花王,就应该有花王的浓艳和富贵,必得浓彩厚墨才能表现出来,如果一次挥墨而成,任其画技再高,也只能达到形似,而要达到神似,必得仔细揣摩其色彩层次变化,进行多次创作方能达到。而这多次创作中,在色彩的把握上不能有半丝差错,否则就前功尽弃了。小尺寸作品,也得三四日才能完成,一幅8尺牡丹的巨幅画作,需用我一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完成。”问及他为何偏爱牡丹,他笑说最初也是从国画入手,信手拈来,什么都能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均画过,也都获好评。之所以近期作品牡丹居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牡丹为花中之王,雍容大气、娇艳多姿,寓意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点。第一幅作品藉由夫人在海外展售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浓墨重彩地画出了牡丹花王的高傲气韵和富贵风姿。这得益于当年的郑洪平老师,郑老师是色彩专家,教会他领悟色彩、感知色彩的变化和动感,使他在色彩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领悟。当今书画大师魏恒斌是他的现任老师,与魏老师结师徒之缘是2012年蒙长辈厚爱引荐而来。对于他的色彩感悟和与众不同的画法,魏老师很是欣赏,要他定要坚持本真,用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和技法来画,千万不要学别人的东西,并鼓励说只要坚持下去,将会与众不同,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魏恒斌先生很是偏爱他笔下雍容华贵的牡丹,曾有一幅师生合作的作品被魏恒斌老师收藏。      

   666727637472336497.jpg

 

   问及他作品中为何能显示如此独特的风格和气韵,他解释说是因为创作方法的不同才能达到这种颇具动感的立体效果。“我的画法以国画入手,融西方油画特点,在国内应是很少见的,很费劲,一般人是下不了这个功夫,更何况色彩方面难以掌握。”李洪福淡淡笑道:“说到底,我是老实人,只知道老老实实地凭感觉揣摩出来的色彩,我用的是工笔兼写意,还融合了西方油墨画的写实特点,用墨深厚,无论篇幅大小,通常最低要画三四遍才能完成一幅作品,第一遍画好,待其晾干后再润第二遍,再静待其晾干,然后再润第三遍、第四遍,每一遍在颜色上都有变化,这样经过了几道工序才能把这幅作品完成,而经过这几道严格程序完成的作品,自然就显得厚重大气,有动感和立体感。一个作品通常得耗费4天的时间,这还是小篇幅的,其中有一幅8尺牡丹的巨幅,我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整篇作品。”      他说之所以这样去创作,他一直认为的画品如人品,一点儿不能掺假,自幼养成的朴实本性,他认为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尽最大努力地去还原自然界最真实的原貌,因此每幅作品,他认真、认真一再认真,执着、执着还要执着。牡丹花艳,非得用浓重墨彩才能表现气度,才能达到牡丹的娇艳欲滴、激情绽放的极致,使作品凸显出立体感,能让大家仿佛可闻到溢出于画面之上花香,沉迷于其中的天香国色,这也是他的牡丹作品之所以成目前独特的风格的主要原因。      执着沉迷于创作之中的李洪福先生,终于不顾众友挽留,于风雪之中返回滕州老家。微信中能感知到他归乡的喜悦、满足和欣慰,他回乡就一头扎入创作中,不几日,一幅翠竹牡丹图就出来了,布局精巧,用墨依然是他所独具的奢华大气,淋漓酣畅,似有万缕春风吹开娇艳花蕊,翠竹摇曳,鸟鸣花间,整幅作品无声胜有声,富有动感,层次丰富,情采斐然,气韵生动,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吉祥平安皆流于笔端从容呈现,给人一种安享富贵吉庆有余的欢乐之感。      依他的性格,我们不难想象,此时的李洪福先生或许正悠然纵享灵山秀水,舒畅而安然地在农家小院里,凝神提笔创作。也许有三五好友携酒带菜前去,欣赏作品,然后微醉而归…… (责任编辑王小宽)